匹兹堡相当于中国哪儿?
匹兹堡在中国大陆知名度不高,主要是因为该城市位于美国工业时代的铁锈带,又毗邻五大湖,人口大量流出,在2010年后又被中国的舆论称为“铁锈之城”、“失败之城”。然而,早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匹兹堡就是美利坚的重要城市之一;其城市地位甚至一度仅次于纽约、费城和波士顿,排名全美第四。
那么,现在的匹兹堡究竟处于什么地位呢?从经济上来看,它仍然属于全美前五十大城市之列(第45名),但是人均GDP只有5万多美元,仅仅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比它的三个著名邻居都远远落后。
为什么匹兹堡会在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中崛起?又在第三次浪潮中衰落呢?这还要从英国和美国早期移民的历史说起。 美国的开国先驱多数来自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比如著名的约翰·亚当斯。他们建立的美国第一个永久性白人定居点普利茅斯,最初是为了发展农业,因此殖民地初期的人口构成以欧洲白人移民为主,黑人奴隶为辅。
为了发展手工业,英国于1697年开始向北美增派罪犯,用于给工厂主人提供廉价劳动力。这些罪犯当中绝大多数是男性,且以英国本土罪徒为主,但也有少量爱尔兰人和威尔士人。他们的妻子和孩子则留在原籍,这种做法被称为“离散家庭”。到公元1800年,这种由罪犯构成的移民已经遍布新英格兰各殖民地。
到了19世纪上半期,随着西部土地的开放及西部的拓荒热,美国人开始大规模向西迁移。此时距离英国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胜利还有半个世纪,大英帝国正处于全盛时期,为了鼓励美洲的移民,同时也为了防止印第安人的袭击,英国派遣舰队保护大西洋沿线的白人民众,同时给予移民新的土地和一定的财政补贴。 在所有的新兴城市中,匹兹堡的发展最快。其原因在于该地区拥有大量的金属矿(铜铁矿等)和木材,为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当时在美国建立殖民地需要获得英国的批准,而殖民地的居民需要得到英王的特别许可才能拥有黑人奴隶或进口鸦片;而在匹兹堡地区,这两个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很多想要逃避英国政府监督的殖民者选择了匹兹堡作为自己的目的地。随着白人人口的迅速增加,这里的黑奴贸易也逐渐兴起。据估计,自1783年至1808年间,平均每年有一千左右的非洲人被贩运到匹兹堡从事奴隶贸易。 除了贩卖黑奴之外,当时匹兹堡的主要税收来源是烟草和玻璃,前者是由当地丰富的煤矿和农田所决定的,后者则是依靠本地丰富的自然原料——沙土和水力——发展的。据统计,1790年至1820年间,从匹兹堡制造的玻璃器皿占美国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随着工商业的不断繁荣,城市的规模也在扩大。1794年,整个宾夕法尼亚州的定居点仅有1.4万人口,而匹兹堡城内就已经达到了6000之多。四年后,这座城市被洪水摧毁了一半,但十年后重建的城市规模却比原先更大了,至1830年时已经接近三万人。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城市,却在19世纪下半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内战的爆发和钢铁产业的崛起。内战期间,匹兹堡成为北方军重要的兵源基地,大批青年入伍,使得当地的工厂和矿山大量缺工。内战结束后,南部的黑人纷纷逃离种植园,涌入北部,寻找就业机会;而此时正在崛起的钢铁产业由于污染严重,不适合居住,于是大批工人搬进了城,使本来就拥挤的匹兹堡更加不堪重负。
1860年的时候,这座城的贫民区还仅限于圣尼古拉斯教堂一带;到了1890年,整个旧城区几乎都已经变成了贫民窟。到20世纪初,市区人口虽然超过了十四万,但人均收入却下降了许多。
随着钢铁产业的搬迁和城市的调整,匹兹堡的经济终于走出了困局,实现了复苏,并一直保持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