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客工是做啥工作?
我以我在新工作的经验来简单说下吧,这里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工厂或公司里的基层员工,也就是一般国内的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流水线式的工作内容,例如包装、组装、质检、清洁等等,这些工作大部分不要求高学历,而且没有技术含量但是非常辛苦,工资根据行业不同也有区别,平均大概在3000-5000新币左右(1新币约等于4.9人民币),不过这份工作比较稳定的,而且可以攒下钱,因为新加坡的物价水平不高。
还有一些是中介给你安排的管理类的工作,这种一般工资会高一些,管理类的岗位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或者技能,这类职位比较少,而且大多要求有工作经验,如果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学子,想进来从事这样的管理工作比较难。 当然如果英语很好的话,也可以试试直接投简历给大公司,有些大公司会有内部招聘,就是只要英语很好,可以直接和外国客户沟通,逻辑清晰的话,是可以不用通过中介进公司的,收入也会比做普工高很多。
新加坡客工相当于国内常说的“农民工”,是国外对在本国务工人员的一种称呼。新加坡的客工政策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是为了弥补本国劳动力不足以及降低经济成本而形成的。目前,新加坡客工主要由新加坡人力部实施管理,包括建立数据库、审查人力中介机构,以及进行合同条款监管等。根据新加坡人力部的解释,这些外国劳工通过与其来源国的人力中介机构以及新加坡本地雇主签订三方合同进入新加坡,在获得新加坡政府批准的工作准证后被安排入住雇主提供的宿舍并从事相应工作。
多年来,在新加坡各行业中都能看到外国劳工的身影,最典型的是建筑、海港修建和制造业工人以及女佣。据新加坡人力部数据,截至2019年2月底,在新加坡受管理的外国劳工中,50%在建筑业从业,20%在加工业从业,20%在服务业从业,其余在海港和道路交通等其他行业从业。
过去40多年来,数十万外国劳工对新加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弥补了当地人力缺口,为新加坡保持全球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不过另一方面,外国劳工的存在和增长给新加坡带来不少社会影响以及福利和就业压力。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政府对输入外国劳工实施了严格的限制措施,并通过设立就业调节机制提高使用外国劳工的成本。2013年2月,新加坡政府推出旨在鼓励企业减少对外国劳工依赖和吸引外国专业人士、专家及熟练员工移民新加坡的综合评估政策。根据综合评估政策,新加坡对专业人士、专家及熟练员工不再设配额限制,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外来专业人才流人。而对其他类型员工则实施更加严格的配额限制和强制雇用本地员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