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医学发达吗?
我今年三月去日本的,在名古屋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本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由于工作原因必须吃抗病毒的药,但是国内吃的恩替卡韦,到了日本却买不到,医生给换了药品,具体叫什么名字我不便透露(有正规药品名称),吃了三个月的药,检查肝功能所有的指标都正常,病毒数也从吃药前的6次方降到2次方,也就是说大三阳变成了小三阳,身体也没有什么感觉,这个药是日本原研的,应该算是很先进的药品了;
在日本还体验了一个新的检测技术,直接抽血化验查肿瘤标志物,早上抽血下午出结果,一般医院晚上不会出结果的,据说这是名古屋大学的独特技术,别的学校都没有,这项检测比做CT和核磁共振都便宜,而且不需要等待很久就可以出结果 日本在癌症的研究方面也是世界领先的水平,比如抗癌剂PROTAC,目前处于临床实验阶段,但是已经显示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希望可以早日普及,拯救更多的癌症患者;
另外就是日本人非常注意健康,除了定期体检(包括生物电测量等很多项目)外,自己也会经常测量血压、血糖、血脂,关注自己的健康数据并作出合理的安排。
在日本,医院和医生按性质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国家和地方的政府运营的公立医院;二是国立和公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等机构运营的医疗机构,可以说是半官方的医疗机构;三是占整个医疗机构90%以上的公费诊疗(主要是国民保险)制度认可的私费医疗机构。此外,日本的医学博士可以到一些私校(类似我国培训学校,不属于正规教育体系,以短期培训为主)以及报社、媒体等非医疗行业就职,但没有处方权。
在上述医疗机构工作的大夫按工作性质分为常勤(即全职,分为有编和无编)和非常勤(即兼职)两种。有编者相当于我国的编制人员。
日本的医生都是从经过文部科学省认定的68所(2013年8月公布)大学的医学部毕业,取得医师执照,经过两年研修之后取得专科医生执照后就职。他们可以在同层次医院之间流动(指同样一级分类下的医院之间,而不是私立和公立医院之间),可以晋升副科长、科长、副部长、部长(教授)等。有些医生在成为部长(教授)后,积累了一定经验和资金后,自己开医院,成为院长,这类医生在日本被称为开业医生,他们一般是某个领域的专家。
日本的医生工资普遍不高,一个刚参加研修的大夫每月的工资只有20万日元(约合1.2万元人民币),与我国差不多。即使晋升部长后每个月的工资通常也不过50万日元(约合3万元人民币)。但是,由于日本的医生工作强度和风险都比较低,同时日本的福利比较好,医生们的退休金和失业保险都比其他人要高。比如一个普通部长(教授)退休后,每年可以拿到700万日元左右(约合40万元人民币)的养老金,他们每月不需缴纳养老保险,个人收入基本不会因为退休而有变化。同时,医生的终生就业保障制度也保证了他们不会轻易失业。这样下来,日本的医生虽然工资不高但是“三险一金”很高,总体收入还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