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法律如何?
首先,日本是一个成文法国家(大陆法系)。也就是说大部分的立法行为都是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制定的,因此其法律文本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成文法的局限性也是存在的。因为成文法是以制定法的形式出现的,因而具有滞后性;同时,由于成文法是国家权力(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的体现,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看权力行使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权力异化问题。 不过,这些问题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得到了相对的解决。例如,立法过程中严格规定的立法程序实际上是对权力的一种制约;而司法过程中的判例制度则可以通过法官自由裁量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成文法条文的不足。总之,日本的立法和司法过程是在相对完善的制度和程序下进行的,效果也比较可观。
其次,虽然日本的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的主要条文比较简单,然而其背后的理论基础却是相当深厚的。这是因为,任何一部法律都要受一定价值观的支配;而在日本,这一价值观主要体现在“诚信”之上。正如,我国《合同法》第60条规定了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在西方,契约自由和公平正义的理念同样是建立在高鸿钧先生所说的“诚信”基础上的。同样,我国的《物权法》基于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来确认物的归属和利用原则,而日本的民法也同样是以这些为基石构建起来的。我们可以说,日本的法律体系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然而建立在“诚信”之上的价值理念无疑是其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