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有多少公国?

封秋封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在整理中德两国交往的史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自公元900年左右开始,中国史书对德意志地区称呼发生了多次变化,从“德人”、“德胡”到“德国”,而同时代欧洲人对德国地区的称呼却几乎没有改变过——“撒克逊民族(拉丁文为Saxones)”或者“条顿民族(拉丁文为Teutones)”。 这种反差一直延续到现在,中国人谈到德国总是要强调“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这一国号,而西方人提到德国时总是要说“撒克逊族/条顿族的国家”。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同样是“德意志民族神州的国土”,到了近代却出现了两个完全相反的名词呢?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曲折的故事呢?

我查阅了多种资料,终于搞明白这个问题的原因所在。

原来啊,随着查理大帝加冕帝冠,成为“罗马人的皇帝”之后,他回到洛特尔宫(今天的凡尔赛宫)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布命令,让他的领主们互相宣誓效忠,建立一个新的政治体系。

这个新体制的特点就是以国王为首,一切权力由国王和王室说了算。 当然,国王也不是想当就能当的。首先你必须是德意志贵族,其次你的家族必须拥有很高的荣誉,再次你的血统必须足够纯正。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才能有机会披上皇袍,戴上皇冠。 而一旦你拥有了这三样东西,你就是国王了! 但问题是你不穿上皇袍,戴上皇冠,人家是绝对不会承认你这个国王的。就好比古代中国,你要当皇帝就必须先穿上龙袍,戴上有“九五之尊”寓意的帽子,不然的话即使你是天子,也没有人会认你这个皇帝的。 所以查理帝国建立以后,每一个新国王即位的时候都要在圣坛上穿上用丝绸织成的华服,戴上象征权利与地位的王冠,然后虔诚地跪下,接受来自教会和贵族的祷告与祝福。

这种仪式后来传了很多代,直到拿破仑称霸欧洲为止。 但是,这个以王权为中心的体系到了俾斯麦时代遇到了两个难题:一个是德意志王国因为普鲁士王朝的强势,导致其他公爵领地非常不服气;另一个就是德国南部的不列颠尼亚诸邦也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权利被北部的普鲁士人侵犯了。

于是俾斯麦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提出了一种新的观念来团结大家:把国王和王后的头衔授予大家,但国家元首的称号归俾斯麦大人一个人所有。这样一来,普鲁士虽然依旧很强,但其他邦国也都有了国王或女王的头衔,算起来俾斯麦大人虽然是没封地的穷光蛋,但身份却是独一无二的。 大家都愿意和他打交道,都叫他“我们伟大的俾斯麦”。 至于国家的元首嘛……那就不言自明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