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悉尼后老人怎么办?

充忠义充忠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在澳大利亚待了十年,来回答这个问题应该算是有资格吧。 首先我觉得应该区分一下“适应”和“接受”两个概念。很多人把这两个词混为一谈。事实上这两个词的意义完全不同。 “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词语,意味着主动改变自己去迎合新的环境;而“接受”则是一个被动的词语,意味着被动地允许新环境影响自己。 我觉得题主可能是想问关于移民到新环境之后的心理调适问题(也就是如何适应新环境),而不是如何在已经身在新环境的情况下(比如你已经移民到了澳洲并且生活在悉尼)去接受或者抗拒新环境。 因为如果题主是想问如何接受新环境的问题,答案应该是很明确的——尽量多地了解你所要生活的那个新环境。你可以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向已在当地生活多年的华人朋友咨询、实地探访等。以我本人为例,我是通过阅读大量知乎文章以及微博内容慢慢开始了解并逐步喜爱上这个国家的。虽然最终决定的还是亲自去一趟并呆一段时间才能最终确定要不要在这里生活,但是前期的了解和期待真的可以帮助你很快地适应后来的生活。

当然,了解一个新的环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对于一个国家历史的掌握就需要花一番工夫。对于异国他乡的我们来说,我们很难对另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历史传统有深刻、完整的认知。在了解一个新环境的时候,最好能同时了解这个环境的局限性以及自己可能碰到的问题。这样也能帮助我们逐步树立在这个环境里应有的姿态和行为准则。 其实“适应”这个词还有一层含义是指生物体调整自身结构或行为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过程。因此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人确实会本能地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然而这种调整是有限且有代价的。例如对于婴幼儿而言,为了适应新环境,他必须放弃母乳,学习使用奶瓶、水杯,学习食用固体食物……这个过程虽然是自然且必要的,但是我们成人同样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中调整自己,只不过我们不再是用婴儿的那种方式(至少是不需要那么夸张的方式)罢了。 其实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建立在“适应”这个基石之上的。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不管是健康的还是残疾的,任何行为都离不开这个基石。只是有时候我们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完成这个“适应”的过程而已。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