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州移民美洲的原因?
1、查理二世即位后不久,为了填补国库空虚,决定出售部分王室土地。这项措施引起了议会的不满。议会以拒绝提供财政资助相威胁,迫使国王于1672年8月撤销了拍卖令。但是,卖地风波并没有影响查理二世的权威和地位。事实上,他后来与荷兰共和国交战的时候,议会不仅不增加军费开支,相反,还从国库中支取10万镑给国王。
面对议会的无理取闹,亨利·贝当元帅(后来的法国总理)在1694年5月的备忘录中直言不讳地指出:“英国王权的真正障碍是议会;如果王权想要顺利行使,就必须粉碎议会。” 随着国王与国会矛盾的激化,人们开始讨论国王能否合法地解散议会。到了十九世纪中期,这个问题已经成了一个令人激动的问题——它似乎为英国君主制提供了最后一个救命稻草。1846年的选举法改革使得工党在议会中占据了重要席位并成为了一支不可小觑的政治力量。
作为对工党咄咄逼人态势的回应,托利党人发起了一场捍卫王朝的法律诉讼。他们声称,根据《权利法案》和《千年宪法》的规定,国王有权解散议会。但他们的这一主张遭到了司法上的驳回。1850年的《内阁组织法》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内阁可以提出解散议会的请求,但只有得到女王批准后才能生效。只要女王坚定地站在内阁一边,议员就无计可施。 当然,问题总是可以换一个方式来问:为什么工党和工会要支持一项显然对他们不利的宪法安排呢?
其实,工人阶级选票并不完全是由政党领袖们随意支配的资源。它反映了工人的实际利益和要求,而工党的出现正是对这些要求的一种反应。要想了解工党接受这种明显有害于自己的宪政安排的原因,我们就必须回到工业革命那波诡云谲的年代里去寻找答案。 在十九世纪的英国,人们往往通过政治途径来寻求自己利益的满足。例如,在十八世纪初,英国的议会就已经被广泛地用来防止雇主拖欠工资和恶意裁员。当工人阶级的选票逐渐变得举足轻重时,政治家们不得不考虑他们的需求。我们看到在十九世纪中叶出现了各种旨在保护工人利益的立法,如《十小时工作制度法》(1847年)和《工厂法》(1850年)。这些立法得到了工会的支持,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工人的切身利益。 当然,工党并不是第一个代表工人利益的政党。早在十八世纪末,就出现了以乔治·奥韦尔为首的第一届劳工代表委员会。然而,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劳工代表委员会才拥有了相当的势力,并在1867年和1885年的选举法改革中获得了两个议席。
尽管工党接受了这种有损自身利益的宪政安排,但它并没有坐视不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斗争方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如果说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工党的目标是增加自身的议席,那么到了下半场,这项使命就完成了。于是,工党转而致力于在其他方面影响政策的制定过程:通过向政府提供建议或施加压力来影响决策的过程。换句话说,虽然工党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既定宪政框架中的游戏规则,但却找到了一个绕开规则的缝隙,并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