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先引用一篇旧文,来自马哥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为什么移民有助于经济发展》。 之前我们谈过移民是如何拉进贫富差距的(参见《移民与贫富分化》),今天我们来说说移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之前有学者研究了世界各国的移民政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图1是论文中用的模型,其中Y为实际GDP增长率,X为移民百分比,A和B为常数项。 在对80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发现,除了少数国家以外,大多数国家的移民数量对经济的影响都呈倒U型曲线。 当移民百分比低于一定数值时,移民人数每增加%,经济增速会下降2.96%;当移民百分比高于这一数值后,虽然多引进一人的成本升高,但经济增速反而会上升。
这似乎意味着,经济增速的提高并不是因为移民带来了更多的“人力资本”、“技术外溢”等利好,而是因为移民带来了“鲶鱼效应”——即移民所具有的进取心和灵活性,刺激本地民众更加努力的工作和学习,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从图中可以看到,当移民百分比达到4.5%时,经济增速达到最大值。此时如果把所有移民人口加起来,相当于该国增加了1.95%的人口。 如果一个国家的生育率低于这个数值,也就是说即使不引进移民,本国的出生人口也会越来越少,那么引进移民确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如果生育率高于这个数字,比如像我国这样,即使大量引入移民也不会对经济造成多大的拉动作用。
这篇论文中还分析了移民来源国的人口与经济状况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发现总体来看,移民的来源国越发达,本国经济增速就会越快。这可能是因为富裕的国家能提供更好的教育、更高的工资以及更多的工作机会,从而让移民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另外,这篇文章还提出了一个“边际效用”的概念来解释为何穷国很少会有大量的移民。 根据文章中的模型,只有当移民带来的边际效益大于其边际成本时,才会出现移民。当一个富国的公民去到一个穷国生活,由于生活水平普遍较高,他/她的收入要比当地人多,因此会给当地带来更多的税收;同时由于自身较高的收入水平,也会增加对当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从而给当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这些经济效益要大于移民的成本。
而如果是从穷国去往富国,情况则正好相反。本来收入就低的可怜,到了生活水平更高的地方,想要生存下去必须付出比原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不得不接受更糟糕的工作环境,这样的“得不偿失”自然会降低移民的积极性。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贫穷的国家和民族都很难成为移民的主要输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