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加坡被称为finecity?
1965年以前,新马曾是同一个殖民地,所以在新加坡的一些街道上你可以看到马来文的名字,像Puduraya站(旧称加基武吉Jakkiphuk),Kampung Melayu (马来村)等等 虽然马来文属于南岛语系,但是英文在新加坡是官方语言,并使用拉丁字母书写。因为新加坡大部分人口是华人,为了照顾华人的需求,部分地名用中文标注。
例如,Pirae 桥(巴厘)。由于粤语发音与中文相差甚远,又由于官方文字采用拉丁文,导致不少中文名字读音用字皆不同。这给当地带来了一些文化现象,如西式婚礼上,新人会读出拉丁文的“I do”(我愿意)。 在1965年独立后,为统一地名用字,新政府颁布了《通用拼音正名条例》,以普通话的声调为准,用简体中文字形,创造了一套新的拼音方案,把旧有名地统一起来。
比如,Kampong Melayu村,变为Kampong Melayu。Pirae桥,变为Pirae. 不过,这样一套规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是会出现同音字不同名的情形,如Pasir Ris (砂粒溪)和Pasir Ris (木炭河)。还有地名里有同音字,字形却不同的情形,这样的地名大多是在旧殖民地时期留下的,当时没有统一的规范。
另外,英语的发音也是一大难题。由于方言复杂,各地发音不同,即使同是英国人或美国人,也发不出标准的英式美式发音。比如,River Moulmein(穆里街河),按英美发音应为/məul'miːn/,而本地多读作/mɔlmai'n/,显然这是依据马来文拼写读出的。类似的,Raffles Quay(莱佛士码头)按标准发音应为/ˈræfləz kweɪ/,但本地不少人念做/'rɑːfəlz kw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