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单上有gpa但是不是平均gpa?
这个问题有点模糊,GPA是学生本科期间学业成绩的最直观体现,也是申请研究生和留学最主要看重的部分。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GPA指的是加权GPA(WGPA),也就是将你大学四年里所有学分的课程算出一个加权值来作为你的GPA。但有的学校没有加权GPA的概念,会计算你必修课程的GPA,称之为非加权GPA(NWGPA)。不论哪种GPA,计算方式都是将你所选修的每门课程的学分*该门课程的GPA,所有课程GPA相加除以下面提到的学分总加数。
例如,某同学修读8门课,每门课的学分是4分,有2门课程的成绩低于3.0(4.0制GPA为3.0),其它6门的GPA都为3.5。她的GPA就等于(8*4)除以(8+2)等于3.13。如果只有一门分数低于3.0,那么她的GPA就等于(8*4)除以9等于3.11。 如果某门课程的GPA没有算进加数中,说明该门课程是没有达到毕业要求的“限挑”(Modified Choices)课程,也称为MCT,需要补考或重修才能毕业。这些未计GPA的课程一般包括水课和与专业直接相关但不重要的高分课程。
由于GPA是最能客观反映学员学习状况的一个指标,每个申请者都希望能将自己的GPA最大化。不少学生在大一、大二年级便会开始准备提高GPA的技巧。不过,提高GPA也有方法,如果方法不当,有可能事与愿违。那如何科学提升GPA呢?
明确提升目的:是刷GPA好拿奖学金还是GPA高有助于申请到更理想的院校和专业?目的是决定行动方向的指南针,只有明确了目的才能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选择加分课程:不同院校的评分标准存在差异性。在选课时应注意挑选给分高的“大水课”(通常指给分比例高于70%的课程),这些课程往往容易获得高分,在GPA上也能有所贡献。
认真对待考试:在重视GPA的同时也别忘了注意GPA得来的方式是否恰当。切勿出现为了得高分而刻意去选高分课程,从而牺牲了所选修课程的学习体验。GPA不是目的,认真学习获取知识才是。如果由于刷GPA忽视了课程本身的含金量,那可真是因小失大了!
总结复盘经验:每次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都应该进行复盘。复盘的内容包括:对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拟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等。除了可以记录学习内容,GPA的提升也需要记录。每提升一点GPA都要记录下来,这样在申请时就可以清晰明了地看到GPA变化的轨迹,这份努力也会更有意义。
GPA并非一成不变。良好的课程学习体验和充分的课后投入都能让GPA有所上升。反之,低分的GPA也可能因为你没有充分掌握知识点而通过后续的努力得到提升。
不过需要注意,提升GPA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通常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并持之以恒地执行。对于申请海外研究生的同学来说,早规划早准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