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学生保险吗?

印骅印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近来,大学校园的跳楼事件引起社会广泛讨论。虽然,目前的调查中尚未确认死者是否是留学生,但其身份为艺术学院低龄研究生,加上身处法国巴黎高等艺术学院这一特殊环境,还是引发了国人对艺术类专业学生教育和生涯培养的热议。

人们不禁要问,国外的大学真的如人间仙境一般吗?真的像宣扬的那样:人文环境优雅、生活设施丰富、高等教育免费吗?事实上,国外有很多优秀大学确实有不错的社会声誉,其高等教育体制也的确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国外教育究竟适合学习理论或研究的人士,还是适合青少年向往的“流浪生活”,答案其实并不确定。

在国外,不管是本科、硕士、博士还是预科、语言中心上课的学生,几乎都没什么“地位”,即便是公立大学本科学位也不曾拥有想象中的光环。当然,这不意味着国外的本科教育就不如国内。只不过,国外高等教育起始阶段的培养目标与美国等国完全不一样。国外本科更倾向于实践和应用,专业选择也更细分。就中国学生而言,国外本科教育更适合那些有志于专攻一门技艺并希望将来能以此谋生的人,而不适合那些期待充分发掘潜能、追求全面自由发展的学生。

国外高等专业教育一般有大学和独立学院两种,从教学体制和课程设置上,更偏重专业教育,学习研究方法、理论应用以及实践的机会都更多。就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的艺术音乐教育而言,他们更看重学生在实践中发挥的创造力,让学生在不同的实际场景中体会并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相关知识,所以,专业的音乐院校都有大量的实验室、表演厅、展厅等。

国外大学虽然普遍注重鼓励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但如果指望随便找家研究院或实验室,利用其先进设备解决国内的各种问题,这种“灵光”的想法还是不要为好。因为国外研究机构不是私人企业,其研究课题都是按规定严格进行的。只要稍稍熟悉国外科研机构运作方式的人都知道,国外研究机构特别是顶级机构里,外国人的位置往往都比本国人“高”。想要从旁搭顺风车,除非是获得了研究许可,否则多半会被告知“没有研究课题”而碰一鼻子灰。没有经费,没有课题,即便是在学术上有所创新,也难以脱颖而出。

当然,对于国内有实力、有潜力的精英来说,国外的科研机构确实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但这些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在国内就有明确的目标和高远的志向,国外只是他们拓展资源的平台和积累实力的一个阶段,他们的最终归属还是自己理想的实施和小团队的创业。

最后,我们暂且撇开那些曾经以公费出国、正在享受公费医疗的公派学者和留学生不在讨论之列。他们大部分人的专业技能无法与在本土接受相应教育的人相提并论,但他们的专业方向、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成果大多属于国内急需。也就是说,他们实际上是国家直接雇佣的海外特派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