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歧视留学生吗?

花海奎花海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曾有一位新加坡学生,因有德国和新加坡双国籍,被中科大拒绝录取。一位英国学生,被清华拒绝。一名新加坡学生来中国旅游时,被出租车拒载。前些时候,日本演员竹中东香来北京演讲时,竟然在街上被中国人殴打。更严重的如,2012年2月24日长春发生一起针对韩国人的大型打人事件,致使一支规模约30人的韩国旅游团遭到残害。今年3月17日,也发生了一起青岛日本留学培训班遭炸弹威胁的事件。

中国网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题目为《没有利益,他们能跟你亲热?》。文章说:“不要天真的觉得中国人乐于平等待人。没有利益,他们能跟你亲热?别犯傻,认清他们的真面目。对他们客气点就行了,千万不要过分亲近,那是你的父母长辈所不允许的。”这是文中的一句话。

海外留学生在面对国内同胞时,往往会产生一种巨大的“隔离感”。

暨南大学国际学院的大四分院长汪斌对记者表示,“歧视是的确存在的,而且无论哪个国家都会有这种情况。中国人在海外受到歧视的案例每年也不少,这个现象不能忽视。虽然新入学的外国留学生比例有所上升,但中国学生出国读硕士、博士的数量其实也增多了。”

的确,中国学生寻求海外学习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这仅仅是一个表象。事实上,在汪斌所接触的许多海外就读的中国学子中,他们往往在国内本科阶段就被各大招聘单位歧视,以致于无工可打、无学可而上才被迫出国逃难。中国如今已经是世界制造大国,而且许多产业还处在世界制造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连最基本的产业链都不完整,更谈不上研发与创新。这一基本属性决定了中国最需要的不是高技术人才,而是大量的产业工人。

如今海外留学大潮下,大批的外国留学生涌进国内,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学技术、学本领,进而回国发展。而中国学生一旦在专业学习上接触到一些所谓的“核心技术”时,往往就会被无情的隔离在国外学子的行列之中。

汪斌发现,在暨南大学的国际学院中,中国学生虽然占85%的比例,但他们普遍存在着“学一门外语,赶一次外国”的心态。

日本语言文化学院学生冯楠,在上大一的时候,就坚定了自己到日本留学的想法。她告诉记者,由于自己对日本的文化非常感兴趣,再加上自己比较擅长日语,所以最终选择了到日本留学。但是,身边许多中国同学却并没有这个规划,他们大多数仍然把英语作为主要的学习科目。

虽然中国学生前往日本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但总体而言,这样的比例还不够高。汪斌觉得,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许多中国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日本在其国内所拥有的一些科研与实践领域内的优势。

汪斌自己就曾有过在日留学的计划。他说,当年要是没有高考,他很可能已经去日本留学了。然而,由于历史的等原因,这一计划最终仍未能成行。现在只能建议自己的学生们,如果能有机会的话,都争取出去看看。“这是人类学的课题,也是一个人学生存发展的必要。”

看来,中国学子未来的海外求学、求职之路依然复杂而漫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