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读食品专业怎么样?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我先来说一下自己的情况,本人本硕均为QS世界排名20左右的学校的食品专业(硕士是生物化学方向),博士在ETH Zürich读完的,现在在UW-Madison做博后。 先说答案,在ETH读的硕士和博后让我对食品科学的了解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在美国读的PhD让我意识到其实从本科开始,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就已经为这门学科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而在美国的经历则重新建立了我对这门学科的框架和认知。因此如果题主希望孩子以后能在食品科学领域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的话,我认为瑞典的Lith&Bolethen和美国的UW Madison都是很好的选择。
下面我分别谈一谈这两个项目的特点。首先谈到的是ETH Zürich的食品科学硕士。 这个项目是CHEMIE学院里面的MPI(Master of Professional Studies in Interdisciplinary Life Sciences)项目,一共两个学期,每个学期6个学分,总共12个学分,需要修满36个学分的课程才能毕业(具体选课可以参考官网)。这个项目有两个选择,一个是Research Track一个是Course Track。
Research Track是跟一个导师做一些具体的科研课题,然后完成一篇论文,达到申请博士学位的要求。这个对于今后想要继续读研或者读博的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项目是全英文授课的。 ETH 的食品科学与生物化学博士(DSD)也是全英语授课,并且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ETH的博士相对容易申到,只不过最后能不能拿到学位就要看自己了。 关于ETH的课程及教授的质量自然不用多说,作为曾经的学生我觉得可以用几个词形容我的感受,即“严谨”“严格”“高质量”。虽然我在ETH拿的硕士学位,但是对我个人而言,最丰富的知识增长还是在PHD期间获得的,尤其是在关于代谢组学方面。
美国Wisconsin大学系统是我目前在读和将来打算工作的地方。该系统下有多个campus,其中UW-Madison和UW-Platteville有MSF和BSF的两个学校,这两个学校的食品加工相关专业都在UW-Milwaukee校区,距离芝加哥约三个小时的车程。 在读了两个学期的硕士之后,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触想分享: 第一,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国家,很多理念及研究方法确实值得借鉴。
第二,美国人更加偏向应用型的科研,很多问题都倾向于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理论入手。这一点或许与中国乃至亚洲的教育背景有所不同。 第三,美国的学习生活更加多元化,有很多不同国家以及种族背景的同学,也有来自各个行业(尤其工业界)的同学。因此除了学术上的交流之外,还可以学到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和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