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生作业需要小组吗?
谢邀! 作为在美国的大学里混了两年的人,来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我不保证我理解的完全正确,欢迎指正和补充。 不讨论PhD的课题和作业要求。只讲MS的。 因为本人不是学工程的,所以仅从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这个问题。
1)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叫“assignment”,什么叫“project”。 在我的认知中(轻拍),项目是指一个比较长,比较耗时(几周或几月)的任务,通常由多个同学合作完成。项目的结果一般要求形成一个可交付的产品(比如做一个网站,写一段代码,画一张图等等)。这些最终产品可以被量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被验证其质量。
举例来说,如果你要完成一个项目来研究中国GDP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你可能会收集数据,做数据分析,最后写成一份report,这份report就是这个项目最终的产品形式。在这个项目中,你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一般来说,只要大方向没错,问题都被允许被容忍,直到项目的结束时间到为止。 这个过程中可能包含大量的课后作业,但这些作业都不一定必须要做完。例如,你可以在结课的3天前完成任务,那么其他同学就必须在后3天内加急完成余下的任务。这样在总的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承担的工作量就会变多。反之亦然。如果大家都提前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老师可能会追加一些额外的内容。
总之,项目的完成情况是一个可量化的指标。而每个学生的任务(即每个学生的产品)是否高质量的完成也是可量化的。 然而,assignments就不一定了。因为一个assignment可能只是一篇几十页的分析,也可能是几个不同题目的分析。虽然可能有一个最终答案,但往往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产品形式。
2)接下来我们讲讲课堂分组。这里我指的分组是指由于课程本身的设置,不可避免的要有几个学生被分配到一组,共同来完成某些task。这类分组往往是基于某种专业背景或者相关经验而进行的。在这种分组的课堂上,同学们往往能够学到不一样的看法和分析世界的方式。有时候这种来自不同教育背景的同学之间的思想碰撞是非常宝贵的。而且这样的分组也能让同学们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快速地熟悉并培养情谊。
3)最后我们聊聊小组。在美国很多硕士的项目都实行小班授课。在这样的教室里,往往没有固定的小组划分。每组的人数是根据教室的大小而决定的。这样的分组往往会让同学更容易建立联系。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大量的讨论是需要同学们互相配合完成的。因此提早认识同班同学并且熟悉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时间安排是很重要的。除了同班同学以外,还可能涉及到跨班的交流和讨论。这时候如果之前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就会容易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