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音乐私塾吗?
日本也有类似我们中国这样教古典声乐的学校或机构,它们的名称叫做音大(オンダイ)。但是和我们的概念不同,日本的音大主要是指那些专门为具有高音域声部的歌剧、音乐剧培养专业人才的院校。
在日本,想考音大的话必须在高中时期就找到相应的顾问老师来学习声乐,并且通过参加学校合唱队及各类演出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舞台表演能力。 如果是准备报考音乐大学的人,一般在高二的时候就得开始找教授一对一上课了,因为一个教授往往同时会带很多名学生,所以如果没点关系的话是很难挤进去的;而且一般上了这样的学校,出来后基本都不会再去找普通的工作了,因为他们毕业后大多都选择去欧美继续深造。
日本虽然也有不少像《魔笛》《茶花女》等经典歌剧作品,但唱这类作品的演员大部分都是从欧洲留学回来的,日本本土培养的极少。因此想要学歌剧又希望留在日本就业的小伙伴就要做好心理准备,这个难度可是不亚于在中国考音乐学院的哦~ 不过呢,日本虽然没有像中国这样专门培养美声专业的院校,却有相当多的音乐教师拥有丰富的歌剧表演经历,在教学中也会尽可能地把学生的表演素质给锻炼出来。
所以,如果有小伙伴想去日本学习声乐,却又不清楚该怎么规划自己的行程,可以留言问我哦~
日本的私塾,与中国古代“私塾”大体相仿,最初是与官学相对应的一种教育制度,是民间设立的以“学儒”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儒学者向弟子传授儒学和培养人才的场所,与现代的“私塾茶艺”、“私塾书法”、“私塾插花”及私立音乐学校等性质有所不同。
日本的私塾教育制度始于奈良时代,《日本书纪》中有关于“私家教授《论语》、《孝经》等书”的记载,即为早期“私塾”的表述。奈良、平安时代,接受私塾教育的主要为身份低下的平民、农民、工匠等“贱民”子弟,他们不可能有机会进入官学和神社、寺院的学问所学习,《论语》、《孝经》等儒学典籍都是通过私塾传播到社会底层人士之中的。当时,私塾的讲师被称为“口师”,学生称作“口弟子”,所谓“口师”,意思是仅凭口耳相传的方式教育弟子,其学识一般不高。
到了江户时代,私塾作为宣扬朱子等儒家思想的重要阵地,被幕府指定为培育人才的场所,并被纳入“儒道国是”教育体制之内,接受私塾教育的下层子弟也逐渐进入主流社会,走上治国理政的职位和幕藩制度下的一般职员岗位,私塾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与寺院、神社的学问所共同成为培育武士及下层平民子弟的重要场所,甚至与幕府和藩所办的官学也存在一定竞争关系。
在江户幕府的统治之下,以宣扬朱子学为核心的私塾教育日益兴盛,形成了以幕府将军为核心的“讲学制度”,由最高统治者讲道,诸藩的家老大名听讲,并将所受之“道”带回各藩再向其藩士及庶民子弟传授。当时,许多藩的藩主本身就是私塾的主持人,因此,幕藩统治者对私塾这一教育形式极为重视,给予了相当的扶持,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私塾不仅没有像中国一样被官方取缔,反而有了很大的发展,使私塾的规模有所扩大,内容和形式也日益规范和完善,其教育活动和人才培养成果开始与官学分庭抗礼,私塾也因此成为影响和推动日本近代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这一时期,私塾的主持人多为有一定学识的知名儒学者,他们的弟子不仅来自日本四面八方,甚至还有朝鲜和中国士人前来受业,著名的大阪私塾不仅培养出井原西鹤、近松门左卫门等一批著名文人,还出现了以大盐平八郎为代表的,以“儒道国是”理念武装的反幕府武装组织。幕末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的老师佐久间象山的“佐久间塾”以及福泽谕吉本人开设的“劝学院”,都属于这一时期的新型私塾的代表。
从1872年实施“学制令”(即《学校令》,其第一条规定废除私塾)起,日本开始建立统一的国民(官立)教育制 度,传统私塾开始被陆续取缔,但后来政府又意识到私塾与新式学堂相结合有助于普及和实施新的教育制度,因此,允许一部分私塾予以存留,并令其附属于官立学校。明治37年(1904年)文部省宣布废除私塾,至此,传统私塾在日本消失了,但其精神在今天日本的私立教育中仍有所继承和发扬,许多私立中小学、大学的“私塾”校训也是对这一历史文化的褒奖与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