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留学高中课程学费多少?
2016年,我在申请季的时候,去过北京、上海的几所国际学校,也去听了他们的宣讲会,还加了他们国际班的QQ群,群里都是申请季的准留学生和家长,当时感觉大家聊得热火朝天,很多学校都挤破头想进。 转眼我女儿也要申请美本了,最近在准备她的申请材料,也去了解了一下国内的国际学校,发现已经今非昔比。曾经门庭若市的学校,现在去了之后,发现教室空空荡荡,只有少数几个学生。曾经需要排队才能报名的名校,现在只要家长交完钱,就可以顺利入学。
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因为我国取消了海外大学自主招生权,所有留学生都必须通过中国教育部门申请,而我国的教育部只有一个,不可能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审核每一个申请者。于是,中国的国际教育就不得不进行改革,以往那种“招生自主、学分互认”的模式就无法继续下去了。
为了符合教育部的要求,各个学校的国际部纷纷转型,由原来的自主招生转为统一报考。很多教学实力弱的学校,就没办法再续命了,直接就关门大吉。而一些以前口碑不错的老牌国际学校也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如北京的鼎石、乐成。
虽然很多学校喊出“打造特色”“创建品牌”的口号,但是在我看来,所有的办学方向与策略都在向一种模式靠拢——那就是公立学校 International (公校国际班)。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只有走公办国际学校的路线,才能满足教育部对于民办学校国际课程资质的要求,才有可能得到政府的资金补助,从而维持学校的运营。那些没有拿到办学许可的国际学校,要么被迫关停,要么转型为民办国际学校,即只招收外籍人士或持Z签证的学生,不再接受境内学生的报名。
据我所知,有些学校明明是有实力创办国际课程的,但迫于压力,也只能忍痛割爱,放弃开办多年、极具口碑的海外升学项目,转而就招国内学生,办公立学校的International Class (IC). 以我女儿的校为例,前几年刚开学的时候,一个学期才招几十个学生,平均下来每个班级不超过10个学生,老师能完全照顾到每一位学子。然而,随着生源的急剧减少,学校也不得不转变策略,最近两个学期,每班都有四十多人,加上新开了两个校区,感觉教学品质与之前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学生家长还争着抢破头地要送孩子去这些公办国际学校呢?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学校打着 “ 融合教育 ” 的旗号,承诺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完美融合;另一方面则是看重学校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和顶尖的大学录取机会。 以我为例子,如果我的孩子申请美国本科,她有机会获得斯坦福、哈佛等顶级名校的录取的机会;如果申请英国本科,则有机会被剑桥、牛津等世界著名学府录取。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孩子能进入这样的学校,对今后的成长肯定会有很大的助益。